手持式光谱仪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合金分析仪

联系我们

了解更多详细信息,请致电
400-7102-888
非工作时间服务热线
139 1323 1381
给我们留言
在线留言
微信售后服务二维码

企业动态

您当前所在页: 首页 > 解决方案 > 产品分类 > 其他

太空中记录“生命赞歌”“鸮宝”万里赴约泉州湾

发布日期:2024-12-05  点击次数:

  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向记者介绍■★■◆,今年3月■◆★,■◆◆★★“鸮宝”开始北迁◆★★,4月初从上海飞临外海,途经朝鲜,远至俄罗斯,又回到我国的兴凯湖。此后■★★■◆,6月至8月,★★◆◆◆“鸮宝■■★■◆”飞到俄罗斯阿穆尔州停留。3个月都待在同一个区域★■◆,专家推测,它可能在孵化育雏。9月,“鸮宝”开始往南飞,至11月28日回到晋江。

  在围头湾,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采取生物防治手段■◆■■◆★,通过科学、合理地增殖放流部分鱼苗来恢复海域资源自然种群■■★◆◆,丰富海洋生物多样性。同时,他们还在鸟类喜欢停歇的养殖区域专门设置了浮标,方便鸟类停留觅食。“这里渔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也比较强★■,既不会驱赶鸟类、与其争食★◆★,更不会去破坏它的栖息地。”该局副局长许建林介绍★■◆◆★。

  这些综合性的生态保护措施,不仅为“鸮宝”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,也让各类候鸟的远迁“攒足能量”。随着海洋生态和水体环境持续向好★★,底栖生物资源不断丰富,泉州成了越来越多候鸟的栖息地、迁徙地和繁殖地。

  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美则家园美。候鸟迁飞季,站在泉州湾河口湿地,不仅能见到万鸟齐飞的盛况,还能见到不少珍稀候鸟的身影。黑脸琵鹭、黑嘴鸥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泉州湾成群出现,素有★◆★■■“鸟界国宝”“鸟类大熊猫”之称的东方白鹳也来到泉州湾。数据显示★■★★★■,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最新记录达246种,鸟类栖息地的勃勃生机,为福建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写下生动注脚,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生态建设中的使命和担当。(东南早报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黄小玲 黄帆 许奕梅 张晓玲)

 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,鸟类活动水平能直观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。近年来■★◆,为修复湿地生态环境,保护鸟类栖息地◆◆◆■★★,泉州持续种植红树林■■◆、短叶茳芏◆◆◆★■、碱蓬等植物,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湿地植物群落◆★◆■◆■。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主任李意敏告诉记者,目前泉州湾已完成互花米草除治面积1◆◆■★◆.45万亩,其中1★★◆■★.2万亩的区域留作光滩◆■★■◆■,作为提供鸟类觅食、栖息越冬场所★◆■。另外,他们还种植红树林和盐沼植物★■◆★◆,进一步修复生态环境。

  福建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,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全方位、全地域★■★、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■★■◆■◆,如今已初步建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和重要湿地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。《福建省湿地保护规划(2024—2030年)》提出,到2030年,全省计划新增国家重要湿地4处★◆★,其中就包含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。自然资源部发布十大★◆■◆■“2024年海洋生态修护典型案例”,★◆★■■“泉州市晋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■◆◆■★★”是福建唯一入选案例。

  “这是‘鸮宝’带着小宝回来过冬了!”吴轲朝难掩激动地说◆★,适宜的栖息地、多样化的食物来源、安全的迁徙路线■◆、各界爱护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■◆★■◆“鸮宝”得以从受伤被困到平安迁徙★◆■◆,并孕育新生命■■★★◆。

  泉州湾位于东亚—澳大利西亚(迁飞区名称,编者注)候鸟迁徙路线条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之一,也是拥有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◆◆■■、最拥挤的一条迁徙通道。泉州湾河口湿地■★◆、晋江围头湾、深沪湾等地正是这条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■◆★★◆■,每年迁徙季都有数万只候鸟经停这里,休息、觅食补充能量★★■■◆。

  11月28日,卫星监测信号显示,短耳鸮“鸮宝■★★◆■”回到泉州越冬;12月2日■★,摄影爱好者在泉州湾附近抓拍到“鸮宝”身影。

  正如国际《湿地公约》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★◆◆、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所言◆■★◆■,中国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关键区段,中国候鸟栖息地保护状况■■◆◆,决定了整个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的成败◆★■◆。

  吴轲朝说,通过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◆◆★★★★“鸮宝■■■■”北迁时主要走海路,南迁则以陆路为主,来回历经10个多月,约16000公里的大迁徙。

  “鸮宝◆◆★”是一只2023年在晋江受困后获救的短耳鸮,2024年年初被装上卫星定位追踪器后放飞。飞行速度、高度、路线个多月来,卫星定位追踪器始终稳定地传回“鸮宝”的多项数据,在太空中记录下一首最美的“生命赞歌”。根据卫星数据◆■■★★,“鸮宝◆★★”迁徙的飞行航迹向北最远延伸至俄罗斯,飞行距离超过16000公里。这是我国首次通过卫星定位追踪器成功长距离■◆、长时间◆◆◆◆★■、全周期记录获救短耳鸮迁徙情况。

  12月2日■★■★★,根据卫星定位追踪器显示的位置,观鸟爱好者陈文森在泉州晋江西滨镇一农田附近拍到短耳鸮■■★★■“鸮宝”的身影★◆◆,他激动地将消息分享给了同样一直关注“鸮宝■■◆★”踪迹的伙伴们。

  ★◆■★■■“短耳鸮佩戴卫星定位追踪器回传这么长距离、长时间的数据信息,据我所知■★■★◆,在国内这是第一例★■■■■。”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在接受采访时说★★■■★,短耳鸮不同于其他鸟类,它身体较小,羽毛极易遮挡住背上的太阳能板■★◆★★,加上昼伏夜出的习性,追踪器充电无法得到保障★◆■,需要专门制造,这次能够稳定回传数据★■■◆■◆,很不容易,“泉州这只短耳鸮的数据信息,为研究其迁徙路线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★■★”。

联系我们

了解更多详细信息,请致电
400-7102-888
非工作时间服务热线
139 1323 1381
给我们留言
在线留言
微信售后服务二维码